洋水果“奇异果”的根其实在中国。江都市樊川镇永联村有着华东最大的猕猴桃有机生产基地,占地约1000亩,主要种植徐香、海沃德两种猕猴桃,后者是从新西兰引种。
山苹桃?毛梨子?
猕猴桃最早是野生的。100多年前,国门被迫打开后,中国特有的这种毛茸茸棕皮、祖母绿色果肉的水果引起了外国人的兴趣,这是什么水果?
他们越打听越迷糊,在东北、华北,这果子被农民叫做软枣子、狗枣子、葛枣子,因为它们成熟后不像枣那样脆硬,又被狗、兔等动物所喜食,更因为它悬挂于藤葛枝梢。
在湖南、湖北,这果子又被叫做洋桃,因为它味甜如桃,可相貌与桃又相去甚远。陕西人又喊它鬼桃,贵州人称山苹桃,四川人管它叫毛梨子,浙江人叫它藤梨……人们都用熟悉的水果为它命名。
不过更普遍的叫法还是猕猴桃,其果实毛茸茸的外皮为棕色,好似猕猴的脑袋;另一种解释是猕猴喜食这种水果。像枣不是枣,像梨不是梨,像桃不是桃,像苹果不是苹果,这种“四不像”果是啥家伙?
初到国外称“宜昌醋栗”
猕猴桃的命运在1903年开始有了历史性的转变:
(红心猕猴桃苗木)
(猕猴桃花粉)
(黄心猕猴桃授粉)
▲kiwifruit猕猴桃▲
1903年,新西兰籍女教师玛丽·伊莎贝尔·芙莱塞来到中国看望在宜昌传教的妹妹,玛丽在那里遇到了这种什么都不像的水果,她像遇到了奇异可爱的孩子一样喜欢上这种小果。有着良好科学教育背景的玛丽,带着奇异小果在次年1月乘船回到新西兰。
这年春天,玛丽把猕猴桃的种子种在了庭院里,没多久,嫩藤枝萌发了,披满绒毛的纸质圆叶张开了,由乳白色转橙黄色的伞状花序绽开了。花期一结束,藤叶满架,毛茸茸的果实挂上了枝头。秋天,人们来品尝的同时打听这种小果实的名字。玛丽告诉大家这叫宜昌洋桃,人们不懂“yangtao”是何意,玛丽只好用新西兰近似的goose-berry来类比,叫它宜昌醋栗。当地人纷纷引种,家家的庭前院后都种上了奇异小果。
改名“奇异果”回国了
50多年过去了,“宜昌醋栗”由庭院植物发展成为人人喜欢的水果,并给它改了名字。
他们的国鸟名叫KiwiBird,这种翅膀弱小不会飞翔的小鸟只能游走在林间草丛中,为了减小目标逃避敌害,它进化得越来越小,浑身披满棕色的软毛,便于伪装。它趴伏在地时,形似猕猴桃。当地人就借国鸟之名把“宜昌醋栗”叫成“KiwiFruit”。
随着新西兰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全国种植面积约1.3万公顷,总产量约22万吨,其中约20万吨出口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返销到了中国。而此时被贴上进口水果标签的KiwiFruit就成了海归派,商家将它包装为“奇异果”,漂泊海外的猕猴桃就这样转了一个圆圈,回到了中国。
猕猴桃种植讲究“一夫八妻”
当您在超市见到被标名为“奇异果”的猕猴桃时,也许并不知道在距南京150公里的江都市的扬州宏大猕猴桃科技开发公司的“康植园”猕猴桃基地,它们已经安了家,仅新西兰“海沃德”这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就达到500亩。这里还有江苏省农科院培育出的徐香猕猴桃。这些都是有机果品。
猕猴桃长在树上吗?错了。
汽车穿梭在林间公路上,窗外整齐的水杉林后都是一排排整齐的藤架,猕猴桃已经挂满了枝头,弯下腰探身细看,一只只毛茸茸的,饱满匀称。
专家告诉记者,有机农产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用农药、化肥,由于没有了污染,基地建成后鸟越来越多,每天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鹭鸟飞过,到了冬季又招来更多越冬的水鸟。
猕猴桃雌雄异株——它们有性别之分,在农田中每走一段,记者就能发现不挂果儿、枝叶茂盛的“公树”,它们如何婚配?
要让“母树”结果,在猕猴桃种植的密度上就有讲究。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每棵猕猴桃之间都有5米的间隙;每亩栽植在30至35株之间,雌雄株数比例约为8∶1。这样的种植面积靠人工授粉遥遥无期,为它们搭起鹊桥的是成千上万的蜜蜂!每年春季猕猴桃开出黄蕊白瓣的小花时,基地养的蜜蜂开始一周的辛勤工作,同时酿出猕猴桃花蜜来。
在江都基地,每年中秋节前是采摘的最佳时间。专家告诉记者,时间的掌握很重要,若采收过早,果硬味酸,无香皮皱,即便经过处理使肉质变软,品质也不理想;如果采收太晚,果心发硬,皮会木质化,香味也较为逊色。
现在满园挂满了猕猴桃,它们的个头儿已经不再长大,但养分仍在聚集。
技术工人告诉记者,采摘猕猴桃也有规范,先得把手套戴上,保证它们的卖相不受损失,也不受到污染;摘果子也有说法,轻轻把果子包在手掌中,大拇指轻轻一推果柄,果实就脱落了。整个采摘动作轻得像整理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