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海外,从律政佳人到猕猴桃皇后,王鸿的现代农业生意越做越大,不但自己从律师界出走干起了农业,还把做化工生意很成功的丈夫也“拖下了水”。
(猕猴桃花粉)
▲红心猕猴桃采摘园照片▲
(东红猕猴桃苗)
▲kiwifruit猕猴桃▲
作为国际经济法的高材生,王鸿曾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所长。上世纪90年代初,王鸿在“出国热”下举家移民澳大利亚,却因为外国朋友的一句“中国长不出奇异果这样高贵的品种来”,而毅然决定回国创业。
“在澳大利亚的时候,我发现当地人非常喜欢吃奇异果,它被视为来自新西兰的高贵水果,我一看,奇异果就是猕猴桃,这在我家乡,漫山遍野的猕猴桃烂掉没人要。”外国友人皆以为奇异果来自新西兰,却不知中国才是它的故乡。
怀揣着“把家乡的猕猴桃卖到世界去”的梦想,2002年的王鸿回到了四川,凭着一腔热血,说干就干,创办了四川禹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一开始什么也不懂,吃了很多亏,但都坚持了下来,是因为一直深深感恩于一位华裔老人的帮助。”王鸿的第一笔订单来自一家泰国大型食品公司,掌舵者是一位70多岁的华裔,但由于王鸿不懂冷藏运输,到岸后水果受泰国高温的影响,全部坏了。
“非常灰心,觉得全完了;货品损失,钱也没了。但是,这位老人没有扣我的钱,他说你不懂,要多学习。”当晚,这位老者在邓小平访问泰国时住过的酒店里宴请了很多华裔,并为王鸿打气,“他对其他人说,你们在中国购买农产品就找王小姐,因为王小姐在帮助中国农民。”
这让王鸿非常感动,亦对农产品的国际化前景充满了信心。渐渐地,通过参加展览会、借助电子商务和国际朋友推荐,王鸿的国际道路越走越宽。虽然在品质特征、分解包装、商检流程、资金短缺等方面屡屡受挫,但王鸿愣是把山沟里无人问津的“毛桃子”神奇地搬上了英国女王的餐桌。
“遇到太多困难,都一一解决了,印象最深的成就就是实现了标准化。”在王鸿眼里,农业是链条较长的产业,也是关乎人生命健康的事业,为此,王鸿对公司经营进行了细致的“标准化”改造,并制定了禹王企业文化的方程式,即“公司+合作社+基地+标准+品牌+市场+农户”。
“市场通路是生命力,规模生产是发展力,产品品质是竞争力,文化建设是凝聚力,爱心关怀是亲和力,科技运用是推动力,品牌运作是推广力。”王鸿明白,农产品种出来不能变成商品,就是废品。王鸿的创业动机始于国际,而她的目标也是把中国农产品推向国际,将中国农耕文化传递到世界,同时也让中国农民理解并接受世界的文化。
通过土地流转,王鸿将农户的土地收集起来,在每一个大规模农作物生产的区域,建立合作社的模式,让农民加盟到合作社,变成农业工人,在技术支持和监督下种地,而公司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在做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身边很多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人管,所以我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于是,从社保医保,到子女教育,到山路维修,农民跟着禹王生态种地,不仅收益稳定增加,不操心灾害,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当然,王鸿为果农解决生活保障是有条件的,公司有着严格的生产技术规范,果农一旦与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果农种的猕猴桃就不能外卖,在种植上也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操作。“如果出现违规行为,马上取消福利待遇,当然我们也能保证,我们的收购价高于别人。”
实现了标准化,王鸿就有条件扩大和完善农业种植的品种,她还为农产品定制了农业保险,开办品牌连锁店,进行国外布局,细化水果知识,也在部分果园办起了现实版的“QQ农场”。
农业是个琐碎辛苦的事业,但王鸿喜欢精工出细活。“我的投资情绪不倾向暴利,就像习惯打小麻将,不打大麻将,我会买地自建用房,但我不做房地产。”
在王鸿眼里,农业的利润不高,但持续、稳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技术进步,预防措施的完备,病虫灾害天气等影响降低,只要不出现极端灾难,收成稳定,我认为农业能够成为真正可持续的产业,公司年均产值和利润保持在20%~30%的增速。”
“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也可以很高贵、很奢侈,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将中国的故事演绎得很漂亮,让人吃水果就像是在听故事,在享受生活。”王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