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份以来,四川猕猴桃园区就频频爆发褐斑病。根据四川农村日报的报道,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龚国淑教授带领猕猴桃主要病害防控研究小组,对都江堰、芦山等地的猕猴桃园区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园区的褐斑病病株率达100%、病叶率达62%~92%,比上年同期增加近30%。

▲猕猴桃高枝牵引

▲猕猴桃夏季管理

▲猕猴桃高枝牵引

▲金果猕猴桃

▲红心猕猴桃果袋

▲猕猴桃苗

▲阳光金果猕猴桃花粉

▲阳光金果猕猴桃果园
猕猴桃褐斑病本来就是猕猴桃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夏季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尤其容易发生。7月初时,猕猴桃褐斑病就陆续进入了始发期,再加上今年7月上旬全省各个地方都普遍遭遇强降雨天气,使各地的猕猴桃园区湿度大,更导致了褐斑病的普遍发生。有数据显示,猕猴桃种植区绵阳、德阳、成都、雅安、乐山等地的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全省大部分气温较常年均值偏高0.5℃~1.0℃,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褐斑病的流行。
一、危害症状
猕猴桃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但也会危害果实和枝干,初期病斑呈圆形、褐色,边缘有褪绿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边缘褐色,具有明显的轮纹。在高温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斑会由褐色变成黑色,叶背形成大量灰黑色霉层,叶片变黄,可以导致叶片大量枯死或提早脱落,影响树势分化,是造成猕猴桃早期落叶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当年和次年猕猴桃的产量及其品质。还有的猕猴桃果园功能叶几乎全部掉光,果实严重失水皱缩,提前软化,丧失商品性,连年恶性循环,树势逐年衰弱,产量低、品质差,甚至出现毁园的情况。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修剪。大家要做到科学整形修剪,特别是要注重夏剪,及时摘除衰老叶,剪除多余枝条、旺盛夏梢,维持猕猴桃树体的平衡生长,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为褐斑病的发生发展营造不利的环境。
尽量避免在猕猴桃果园种植共同的寄主植物,如豇豆、四季豆、黄瓜、扁豆、草莓、蓝莓、红薯等。
水土肥管理。夏季是猕猴桃褐斑病的高发季节,要做好排水降湿工作,在水位高的地区和容易积水的果园要挖排水沟及时排水,从而达到降低园内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可能性。雨后要记得清除园区厢面、厢沟淤泥,疏通沟渠加强排水,做到雨后园干,并清除地面杂草,降低园区湿度。还要多注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合理追施有机复混肥,结合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施肥,合理负载,全面提高、增强猕猴桃树的长势和增加树体抗病能力。
冬季清园。冬季彻底清园,将修剪下的病枝、病叶结合施肥深埋或者烧毁,从而减少病原菌,这是预防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冬季猕猴桃清园后,喷施波美5~6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压低越冬病虫基数,减轻来年病害的发生。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方法比较多,以下方案大家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自行选用哦!
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晴天进行全园药剂喷施,一般轮流使用药剂3次左右,采果后继续使用1~2次。推荐使用200克/升氟酰羟·苯甲唑1000~1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等药剂。
发病初期可以选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00~6000倍液、40%苯甲·肟菌酯悬浮剂3000~40000倍液、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1500倍液、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500~2000倍液、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1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1500~2000倍、12.5%氟环唑悬浮剂3000倍等药剂交替使用,间隔10~15天,连喷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