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田仁广在菖蒲塘村指导丁明兴对红心猕猴桃增施有机肥。
丁明兴,全家5口人,父亲年老体弱,俩孩子上初中,以前靠种粮为主,全家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家庭经济相当困难,2015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科技特派员田仁广的帮扶下,发展种植红心猕猴桃3亩,去年收入6万元,全家实现贫困出列。
▲猕猴桃高枝牵引
▲金果猕猴桃
▲红心猕猴桃果袋
▲猕猴桃苗
▲阳光金果猕猴桃花粉
▲阳光金果猕猴桃果园
▲猕猴桃高枝牵引
▲猕猴桃夏季管理
人勤春来早,目前正值春耕大忙季节,为确保助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自大年从初六以来,凤凰县就结合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组织了106名被群众称为“田专家”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开赴防疫宣传和春耕生产两个战场。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力争疫情之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同时又依托网络平台,通过录制的疫情防控知识,农业技术专题讲座视频短片,开通了全县网络科技培训,对农户进行防疫知识远程宣讲以及技术指导,为农民春耕生产提供科技服务。目前,已开播技术讲座11期、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内容包括农村疫情防控知识、红心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果树建园定植、嫁接修剪、油菜、蔬菜在田作物培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通过“村村响”每天播送一次,借助微信平台推送给10000余农户。
为进一步打通疫情期间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田专家”们主动与农户对接,采取“1+3+1+1”的模式,即一个专家联系三个贫困村、指导一个产业发展、成立一个产业党小组,做到两个100%,即联系贫困村100%、专家技术指导贫困村产业发展100%的指导形式,及时跟进服务,确保疫情期间科技扶贫技术服务不断线。该县科技特派员、农艺师杨海成年初六就针对猕猴桃春季肥土培育、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在阿拉营镇“石山坞”猕猴桃产业园,开通微信答疑和视频指导“微服务”,年初十就深入果园察看猕猴桃培管情况,并制定了相关技术方案。科技特派员、总农艺师田仁广,在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组织该村“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5名党员“土专家”,成立党员保春耕技术服务突击队,自大年初二开始,白天坚守在该村新扩60亩红心猕猴桃示范展示建设基地,指导建园、土壤改良、土壤消毒、增施有机肥、定植等技术难题,晚上利用“村村响”、微信和视频指导服务,共现场指导红心猕猴桃种植户300余户、微信对症答疑600多条,提升了果农种植管理水平,夯实了群众“钱袋子”产业技术保障基础,实现了“打疫”和科技服务助农保增收两不误。
2020年,记者来到位于杉洋镇东双村的猕猴桃果园,只见成片的猕猴桃果树在阳光下显得郁郁葱葱,一眼望去,蔚然成林。一颗颗小猕猴桃尚未完全成熟,工作人员正在给它们套上保护袋。
杉洋镇东双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合栽种黄桃、猕猴桃等果树,近年来多个果树种植企业(合作社)在这里创办。据了解,眼前这片猕猴桃果园是古田县崧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2016年开始种植的,总面积约三百亩,主要种植“黄金一号”和“黄金二号”猕猴桃品种。
“我从16年开始种,到今年已经第四年了。果树去年已经开始挂果,今年八九月份就可以采摘。”该合作社的负责人廖理炳告诉记者,“这边村民主要帮我们管理、除草等,一个月大概可收入4000元。村民有一定的收入,就不用去外地打工了。”
猕猴桃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而且销路广,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水果。东双村的这片猕猴桃果园不仅让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变得更加美丽,而且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